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各个经济领域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先导行业,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不断增强。扩大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根本途径就是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整个国家是这样,广东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一、广东对外贸易的现状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对外贸易在全国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基本现状特征是:
1、贸易规模大,在全国所占比重一直名列前茅,但近年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自1986年以来,广东进出口总额在全国一直处于首位,但近几年来,这种首位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广东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1999年为38.9%,2000年为35.9%,2001年占34.6%,2002年为35.6%,2003年为33.3%, 2004年广东进出口贸易同步增长,但占全国比重下降为30.9%。
2、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但贡献能力有待提高。广东为全国提供了1000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对于优化广东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每年由此获得了较大的贸易顺差,为增加进口提供了安全保障。但对外贸易效益和对广东经济的贡献能力都有待提高。
3、广东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但外资企业地位突出。目前广东出口经营主体已经形成国有、外资、民营三分天下的局面。2004年各类企业在进出口中的所占比重,国有企业占23.1%、外资企业占63.4%、集体和私营企业占13.3%。三资企业的出口份额明显高于国有和民营企业。从各类经营主体的实际运营来看,广东国有外贸企业体制改革进程滞后,适应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弱,对出口退税的依赖性较强,在出口中的作用逐年减弱,其出口主力军的首要地位从1996年起已被三资企业所取代,但仍然是出口的主力军。广东民营出口企业发展速度快,但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品牌少,在全省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偏低。
4、货物贸易出口结构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广东货物贸易出口结构已经彻底完成了对外贸易的第一次飞跃(根据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次飞跃是出口结构从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转变,第二次飞跃是出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转变,第三次飞跃是出口结构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服务贸易为主转变)。但目前广东出口商品仍较多的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阶段,而且从目前来看,这个阶段可能还要延续一个较长的时期。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大。2003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广东省总出口比重的65.3%,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的43.9%。2004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1297.35亿美元,增长30.1%。出口商品“以价取胜”明显,过分依赖于数量扩张。数量扩张隐含着贸易增长的脆弱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有较快增长,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4.7%,高于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5.3个百分点。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64.64亿美元,增长38.2%。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由三资企业来完成。据统计,2004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1655.4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50.1%,其中外资企业1445.9亿美元,占87.3%,比2003年提高1.93个百分点。广东的情况也基本属于这一格局。
5、货物贸易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2003年,广东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991.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70.2%,其中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7.3%。2004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贸易额24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8.7%,其中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6%。而且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少。客观来讲,加工贸易对广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但加工贸易的效益与其规模不相称,形式上贸易规模很大,但实际上我们自己获得的贸易利益很少。一个芭比娃娃玩具在美国市场销售9.6美元,而在东莞的出厂价只有1美元,扣去成本,厂家所得利润已经不多。加工贸易成为广东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的一个制约因素。
6、广东出口商品结构中,服务贸易出口有所发展,但进展缓慢,服务贸易产品比重较低。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业务如旅游、运输、建筑工程等方面。从整个国家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尚处于发展初期,水平低,结构不合理,与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有直接的关系。广东的情况基本反映了这一现象。
7、进口方面,大类商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2004年机电产品进口增长29.9%,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29.8%,钢材增长18.7%,成品油增长38.7%,汽车和汽车底盘增长11.7%,农产品增长27.1%。
广东对外贸易的实践向我们展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广东人民改革开放以来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广东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重要表征,来之不易。我们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数量众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广东,广东经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第二,广东对外贸易确实走的是一条以数量扩张为主要方式的粗放型贸易增长的路子,这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增长带来很大隐忧,因此需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二、广东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制约因素
1、观念和意识的制约。长期以来,粗放型增长观念在许多管理者和外贸企业根深蒂固,他们一味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张,而忽略出口商品质量的提高,以致于对外贸易增长有速度而无与之相称的经济效益。这里有一个思想深处的竞争意识问题。我们的企业也有竞争意识,但这种竞争意识更多地表现为低层次的无序内部竞争,既这种竞争首先是在国内进行竞争,然后再到国际市场进行竞争,其结果是肥水外流。我们大部分企业缺乏的是,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一致对外的国际竞争意识。传统的粗放经营观念和低层次的竞争视野淹没了人们的高层次创新精神,阻碍着贸易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
2、经济技术基础的制约。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的出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外贸易的高效益。然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技术基础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获得胜利的,我国已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某些方面甚至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从广东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也具有一定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方面的积累,但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较小,在装备、工业、技术队伍等方面还比较落后,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不小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的外资带着品牌、知识产权、国际营销网络等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大量进入中国,进入广东,我们只有先承接下来加以利用并逐步消化。而要突破外资控制国际产业链高端位置的局面,对于广东和整个国家的企业来说尚需要一定的时间。国家的整体经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成为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制约因素。
3、制度和管理水平的制约。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已经运行了几百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过程中,市场经济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对于如何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和融入全球化进程也还处在学习和摸索过程中。从广东来看,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意识比内地其他地区先行一步,但无论是宏观管理层面还是企业管理层面,优良的市场经济制度和高质量的管理水平对于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都还是稀缺资源。这无疑会在深层次上成为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4、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从国际贸易大环境来看,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贸易摩擦只能成为激励我们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而不构成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外部制约因素。真正成为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外部制约因素是发达国家以及外商的技术保护和市场垄断。我们希望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缩短我们的研发时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然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则不乐意将核心技术进行转让,从而迫使我们处于加工生产的地位。我们也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这种技术保护和营销垄断成为我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外部制约因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五金锁具行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政府部门]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公安厅 | 广东省民政厅 | [更多]
[相关机构]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 |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合作组织] ITU | ICANN | ISOC | IETF | APNIC | IEEE | CERT | IGF | SPAMHA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