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欢迎您-- 北京时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交流 >> 建言献策 >> 浏览正文

综观经济学的创立、现状和展望

编 辑: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信息中心

 ——纪念综观经济学创立30周年

  作者/黄灼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荣誉会长)
  在我国,综观经济学从1982年魏双凤教授提出至今已达“而立”之年了。回顾该新学科产生和发展的30年历程,很有必要进行认真总结,既要肯定成绩和经验,又要找出问题和教训,并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探讨综观经济学发展的前景。
  一、综观经济学的创立
   (一)综观经济学概念的提出
  综观经济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据考究,世界上最早提出综观经济学这一概念的有两个人,一是澳大利亚的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一是中国广东华南农业大学的魏双凤教授。
  1982年,黄有光教授在伦敦经济学院出版的《经济学学报》上发表了综观经济分析方法的文章,1986年出版了《综观经济学》(Mesoeconomics)一书。该书提出的综观经济学主要局限在综合分析方法的范围里。我国魏双凤教授于1982年在《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杂志第2期发表了《浅谈综观经济学》一文,明确提出创建综观经济学这一新的经济学科,随后又发表了多篇文章,并于1988年正式出版了《综观经济学》(《MAGNI—ECONOMICS》)专著,1989年主编出版了《综观经济学论文集》。在魏教授的专著和论文中,对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方法、意义及综观经济效益范畴等作了简要的阐述,为这门新学科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综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综观经济学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绝非偶然。它的面世具有时代的历史必然性,也有其历史的思想渊源。
  1.综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上世纪末出现的新历史条件主要有二:
  第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实现有机的结合。
  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停滞膨胀”的出现,使得不论是微观经济学还宏观经济学所建立的理论和方法,都不能作出正确和完满的解释,都难以提出解决这种复杂矛盾和困境的政策主张。
  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存在着“统”与“活”难以结合的问题,不断出现“统—死—放—活—乱—统”的悪性循环怪圈,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结合不好,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反差明显,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可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有机结合。世界上不断出现微观经济宏观化、宏观经济微观化的现象,正是这一历史趋势的反映。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目标。
  从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人类获得自然资源能力的空前提高以及高度膨胀的消费欲望,极大地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空前发展相伴而来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逐渐地从局部扩展到了全球,越来越明显地威胁着地球的自然生态,也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未来。面对这个基本事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经过科学的考究,国际社会终于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目标,特别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2.综观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综观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提出至今不过30年时间。然而,这一学科的许多重要理念都并非始于今天。在古代中国的著作里,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在西方经济学的著作里都有所体现或反映,为综观经济学的产生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
  在古代中国的著作里,有丰富的朴素生态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反映这一思想的还有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政策、法令。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有大量的关于人、财富与自然界密切相关的思想,如提出人和自然界是统一整体的思想;人类社会财富的创造离不开自然界的思想;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思想等。在西方经济学的著作里,我们发现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进程中,微观经济分析方法与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一方面,在各自独立发展中不断完善;另方面,这两种方法又出现了日益结合、互补的趋势。
  (三)综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和意义
  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纵横经济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及其规律性。该学科的核心理念是协调发展。它的突岀新意在于一个“综”字,既是在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问题,又是在经济、社会、环境(包含生态在内的广义环境)复合体系统中诸因素的结合上研究经济问题。通过纵横经济诸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从中寻找出带有本质的规律性。
  根据综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表明它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理论经济学。正如原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院士所指出:“综观经济学是现代系统科学意义上的经济学”(见钱学森院士给魏双凤教授的信,1984.8.27)。它与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等经济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具有自己的特点。
  人类的思维模式是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探究的。撇开各种具体的思维模式的复杂多样性,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人类的思维可以区分为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忽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单向思维模式;一种是自觉注意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向思维模式。在经济发展观上,“唯GDP发展观”(即“一维经济发展观”),属于单向的思维模式。综观经济学就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指引下而产生的新学科,它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战略性的特点。综观性研究是一种上下、左右、远近相结合的多向思维模式,其研究的着眼点和归宿点就是国民经济整体优化的发展。可见,综观经济学十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综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特点、方法及其核心理念,表明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我认为,综观经济学的学术价值在于:它的创立,标志着国际上的理论经济学从过去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两门体系,发展成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综观经济学三门体系。综观经济学的实践价值在于:它对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并为现代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正因如此,有的学者断言,它将逐步成为21世纪的主流经济理论。
  二、综观经济学发展的现状
  回顾综观经济学3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作如下的简要概括:魏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创建综观经济学以来,不断有省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界、特别是经济理论界的一些学者参与研讨。在30年中,该新学科不断有所丰富和发展,当中也有可喜的突破,但总的说来,研究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学科推进比较缓慢,有时还出现了仃滞状态。现在期待借十八大的东风,加快改变不尽人意的局面,推动综观经济学研究攀登新的高峰。
  在魏双凤教授倡议下,1994年成立了广东国际综观经济研究会,有力地推动新学科研究的展开。实践表明,在1994年到2006年的12年间,是该学科发展的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通过召开“学术研讨会”或“综观经济论坛”、承担课题、国内报刊以及《综观经济》杂志等多种平台,发表和积累了一批可贵的科研成果。在科研成果中,除了有一批质量较好的论文外,还出版了一批有一定份量的专著。这些专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题性研究的专著,一类是总体性研究的专著。主要专题性专著有邓志阳教授对综观经济管理作了比较深入研究的《现代企业综观管理论》(1995年)和《综观经济管理》(1999年),有黄铁苗教授对综观经济效益范畴作了比较深入研究且有独特见解的《综观经济效益论》(2001年),还有郑红军研究员从综观视角进行研究的《中国产品质量的综观研究》(2007年)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综观研究》(2011年)。这里需要说明,郑红军研究员的专著虽然在2006年以后出版,但其内容早已在2006年前便开始进行研究了。至于总体性研究专著,除魏双凤教授的《综观经济学》(1988年)和《综观经济学》(中英文对照精华本)(1996年)外,还有黄灼明教授的《综观经济学研究》(2006年)。
  随着综观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积累,逐渐使这门新学科形成了初步的理论范畴和体系。在魏教授1988年出版的《综观经济学》一书中,初步明确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方法、意义,提出了“综观经济效益”这一核心理论范畴。后在1996年出版的中英文对照《综观经济学》一书中,除重申和进一步论述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特点、方法、意义和“综观经济效益”范畴外,又提出了“综观经济调控”这一新的理论范畴。2006年,黄灼明教授完成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综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任务,出版了它的最终成果《综观经济学研究》一书。该书吸收了魏教授等专家学者有关的研究成果,除了进一步完善综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特点、方法、意义、综观经济效益范畴、综观经济调控范畴的论述外,还提出了“综观经济系统”这一新的理论范畴,并力图创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此书围绕综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范畴作出比较系统的总体性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探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模式、根本途径、体制保障以及规划、经济政策、法制建设等问题。广东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新家研究员在书评中认为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综观经济系统”,“标志着综观经济学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该书出版后,2007年先后被评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学术著作类一等奖和中共广东省党校系统学术著作类一等奖,2009年12月还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类首届优秀学术著作类一等奖”。
  从2007年开始,直到2011年上半年,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综观经济论坛”停办了,“综观经济”杂志出版处于不正常状态,因而导致该学科的研究出现了相对停滞的局面。魏双凤教授2011年4月仙逝后,综观经济研究会举行了追思会,大家期望以推动综观经济学发展的实际行动来纪念老人家。2012年1月恢复了“中国综观经济论坛”活动,重新凝聚研究队伍,吸收了一部分研究生参加(主要是暨南大学和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的研究生),后来又结会学习中共广东第11届党代会精神,研究如何推动该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大家认为,这是一个重振综观经济研究的良好开端。
  三、综观经济学发展的展望。
  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之根在于实践,经济理论更是如此。综观经济理论只有在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升华,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和成熟。
(一) 认清当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1.党的十八大是我国科学发展的新里程碑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经过2002—2012年十年、特别是后五年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十八大的召开,使它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标志。
  十八大的报告通篇充满新意,如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定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内容、对“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有了新部署等。在这一创新之作的诸多新亮点中,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及其进一步贯彻落实的新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在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满足当代人及其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为中心,以此作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突破。因此,十八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并列起来共同作为我党我国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确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是我党理论创新最突出的贡献,这是十八大最大的亮点,也是影响最为深这的亮点。
  在当代中国,我们说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其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从经济发展上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我们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也就是说,我们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对经济、社会(包括政治和文化在内的广义社会)、环境(包括生态在内的广义环境)进行全面统筹的运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走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之路,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世界正在逐步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时代
  杰里米·里夫金的专著《第三次工业革命》面世后,在全球引起了巨大反响。最近,英国最负盛名的经济学杂志《经济学人》刊登了一系列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文章。现在,已引起了知名媒体的高度关注。事实上,欧洲已有不少国家把“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实现未来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途径,希望籍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里夫金认为“工业革命”包含三大要素,即新能源技术的出现十新通讯技术的出现十新能源与新通讯技术的融合。当新的能源、通讯技术出现、使用和不断融合时,将引起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变。所以里夫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指新兴的再生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用和不断融合。它将会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既是当前全球摆脱经济危机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业革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电气时代”。如今种种迹象表明,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把人类社会带进一个新的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可再生能源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即“能源互联网”)。至于它的基本内容,里夫金认为有五大支柱:“(1)转向可再生能源并制定相应的制度;(2)改造各大洲的建筑为微型发电厂,以即时收集可再生能源;(3)在每个建筑物上部署获取氢气和其他能源的技术,用来存储间歇性能源;(4)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从各大洲搜集而来的能源构成能源互联网,就像互联网一样;(5)把运输车辆过渡为电动插件和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在一个智能的、交互式的电网上购买和出售绿色电力,实现运输零排放”。“上述这五大支柱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门......这些彼此协同作用的支柱,将创建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新的经济模式”。(见2012年8月20日《羊城晚报》)
  里夫金在其著作中还介绍了欧洲已经开始进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尝试。欧洲计划在2020年前,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占到20%,到了2030年,将有30%的电力来源于绿色能源。在中文版的序言里,里夫金寄希望中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龙头,“引领亚洲进入下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另外,在《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中,里夫金认为广东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想试点,“可为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亚洲的经济发展再次做出典范”。(见2012年8月20日《羊城晚报》)
  (二)综观经济学要在新的经济社会实践中谋发展
  综观经济学在上世纪末创建和发展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许多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经济理论中,诞生在广东土地上这一新学科越来越为省内外、港澳台以及外国有关人士所注目。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门新学科在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理论问题正在探索之中,许多实际问题正在实践之中,它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很长的道路。正如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教授在《21世纪经济科学主流与综观经济学》一书的序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所产生的问题,综观经济学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应该扩大研究范围,充实内容,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为适应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有志献身于综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人们,必须与时俱进,紧密联系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联系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实践,联系世界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实践,大胆创新,进一步深化研究这门新学科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按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纵向和横向有关经济要素的内部和外部的有机结合问题。这里包括纵向的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球观经济(即“世界经济”)和宇观经济(即“航天经济”)的各自内部方方面面的协调问题以及它们之间外部方方面面的协调问题;横向的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各自内部方方面面的协调问题以及三者之间外部方方面面的协调问题。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们需要不断深化研究经济建设与共它四个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问题,当前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研究和解决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统等协调发展的难点问题。
  2.如何运用综观经济理论研究和解决我国我省调整结构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还要研究如何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方向和基本内容引导我国我省的结构调整问题,以保证我们在世界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转型进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3.为了保证和提高综观经济效益,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综观经济调控以及有关管理配套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综观经济调控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所以要重视研究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调控的水平和质量问题。
  4.如何运用综观经济理论深化研究和解决当前世界的金融、经济危机问题。2008年以来的世界性金融、经济危机很有特点:一是连续性发展,目前尚看不到底;二是引起不少国家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三是与自然环境危机并存;四是席卷全球,不分社会制度。这是一次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生态和环境的全方位性的危机。看来,单纯用技术创新和固定资本更新的传统理论和方法是难以解决危机的,现在需要有新的理论突破和新的经济社会模式。我们可以考虑从综观视角把继承传统理论和方法中的科学成份与现在的创新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探索新的经济社会模式,破解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难题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5.在新的经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综观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原理、方法和体系问题。比如:在基本理论范畴方面,可以考虑从三个增为四个,即综观经济系统、综观经济效益、综观经济调控和综观经济管理;还可以考虑创造条件,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力量编写一本“综观经济学教程”,使综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水平得到新的提升,并争取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选修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双凤:《综观经济学》(精华本),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黄灼明:《综观经济学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黄灼明:《黄灼明文选》,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4.[美]杰里米?里夫金著,张体伟、孙豫宁译:《第三次工业革命》,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

  2012年12月于广州

[政府部门]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公安厅 | 广东省民政厅 | [更多]

[相关机构]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 |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合作组织] ITU | ICANN | ISOC | IETF | APNIC | IEEE | CERT | IGF | SPAMHA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