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足与对策
3.1 不足
广东地方古籍开发与利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亦存在不少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3.1.1 图书馆界
图书馆界对广东地方古籍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地方文献领域的研究尚处于经验描述阶段,只是就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及一些实践工作进行了探讨,未能达到科学的深入的理论研究水平,未能形成理论体系” 。多数相关研究仍处在对一些基本问题,尤其是操作型问题的尝试与认识阶段。
(2)由于起步有先后,认识有高低,因而事业发展的水平也极不平衡,实践结果则是各地地方文献工作五花八门的非规范化局面。
(3)中国大陆的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图书馆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两岸三地间的相关研究机构和开发机构间,境内外的相关研究机构和开发机构间有待进一步的合作。
(4)由于气候、环境、人为等因素,地方古籍(特别是民国的期刊)损坏严重,却没有足够的资金(专项资金)和技术人员来进行保护和修复,等等。
3.1.2 古文献研究领域
在古文献研究领域,广东地方古籍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早先整理出版的《岭南丛书》、《广东地方文献丛书》和《岭南文库》等几套丛书相继停工,有烂尾的倾向,令人遗憾。
(2)广东地方文献,理应由广东的学者、政府、社会热心人通力合作整理出版,可是像《康有为全集》与《梁启超全集》,偌大广东,经济发达,居然无人肯捐资出版,其书稿最终为由上海与北京所得,由别人助成出版。类似这种事,是值得提倡文化大省建设的广东人汗颜并深思的。
(3)另外,还存在研究的手段有些落后,整理的方法不够完善,研究的思路还欠丰富,开发的力度相当不足,利用的效率有待提高,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等等问题。
目前,各高校古籍研究所,有被矮化的趋向,但研究人员还在勉力为之,继续研究。比如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岭南文献的研究人员,正在从事几个最重要的项目。一是《全粤诗》的编纂工作,时间起汉迄民国以前,收诗歌文献,汇为总集。这是全国首部汇集地方诗歌的大型古籍,属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重点研究课题,现在已完成汉至明代前期电脑录入、校勘、标点工作,约100万字。明粤诗部分,亦已经将校点稿录入电脑,超过200万字。同时,为配合这个项目的开展,业已编撰《粤诗人汇传》一书(仇江主持,约80万字)。二是《岭南佛学文献丛刊》的整理与研究,目前已经出版《光孝寺志》、《丹霞山志》、《天然禅墨》与《海云禅藻集·海云文献辑略》,并分工合作进行《瞎堂诗集》《徧行堂》集等十多种佛学文献的整理,近期可望完工出版。
3.2 对策
经过分析与研究,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解决,须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1)深化地方古籍意识。地方文献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地区文化层次的高低,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象征,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历史沿革、地区现状和风俗民情的真实写照。地方古籍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织部分。地方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对于全面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文化科学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地方古籍工作规范化。从2002年开始,由科技部委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协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21家单位联合进行了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研究,其中直接与中文古籍有关的包括:《舆图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舆图描述元数据规范》、《拓片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拓片描述元数据规范》、《家谱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家谱描述元数据规范》、《古籍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地方志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地方志描述元数据规范》等等。此外,还制订了不同类型数字资源的加工标准和规范,如对古籍、拓片、舆图、字画、手稿、文牍、契约以及甲骨、金石、竹简、陶器等实物的三维造型等等。目前,这些标准、规范正在测试之中。笔者相信,如果在古籍数字化工作中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不仅会有利于古籍数字资源的共享,同时,对于古籍内容深层次的揭示、版本的比勘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高度重视协调和合作。要加强图书馆之间、古文献研究所之间、图书馆与古文献研究所之间、两岸三地的合作、境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协调与合作。要加强图书馆与古文献研究所之间的合作,因为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广东地方古籍资源、拥有健全的数字平台和稳定的用户群,为广东地方古籍开发解决了原始资源储备和利用平台等问题;古文献研究所通过对地方古籍进行点校加工,使古代的文献重又焕发了青春,是广东地方古籍内容深层开发的中坚力量。要加强两岸三地、境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因为除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等都陆续建立了古籍书目数据库以外,中国台湾地区的NBINet数据库、美国的OCLC及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所等也建立了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广东至今没有一个全省的古籍联系书目数据库。这让人感觉到遗憾的同时,更鞭策我们今后的工作。广东地方古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从项目规划还是到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都需要以协作和开放的精神来开展工作。而要实现这种全面的协作和开放,必需要有一个领导机构对广东地方古籍工作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控制。2003年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成立华南文献研究中心,两地联手共建广东文献整理与研究事业。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这样的举措,是协调合作方式的新尝试,是新时代资讯整合的需要,是合作研究的必然。
4度其版《车王府曲本精华》八册,以及研究专著《车王府曲本研究》。(4)完善广东地方古籍的出版体系。因为广东没有专门的古籍出版社,广东地方古籍的出版任务较多的是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出版社和中山大学出版社等广东省的主要出版机构来共同承担的。只有增强各出版社对广东地方古籍出版的重视,制订和执行鼓励广东地方古籍的整理和出版的政策和计划,才能进一步地推进广东地方古籍的开发与利用。
4 结语
《易·贲》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人文教化”对政治的特殊作用,认为提倡文化可以化育百姓、提高素质、使天下大治。我们今天提倡文化大省建设,使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建设同步发展,无疑是十分英明的决策。古典文献,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明沉淀的永久照鉴。从广东历代遗留的文献典籍来看,广东从来就不是文化沙漠,而是文明久远的省份。
    广东如此丰富的古代典籍文化遗产,值得政府领导充分关注,而在项目研究的资金上加大力度,在出版渠道上发挥上世纪的优良传统,使其更加畅通。我们相信,文化大省建设是我们的机遇,我们的广东地方文献工作,也一定会为文化大省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自:广东省情调研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社会管理创新条件下的和谐社区研究
[政府部门]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公安厅 | 广东省民政厅 | [更多]
[相关机构]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 |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合作组织] ITU | ICANN | ISOC | IETF | APNIC | IEEE | CERT | IGF | SPAMHA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