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欢迎您-- 北京时间:
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成果 >> 研究论文 >> 浏览正文

论基于岭南文化的广东地方古籍开发与利用

编 辑: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信息中心

1.1 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建设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株奇葩。岭南文化在演变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区域内外文化的影响,吸纳了各种文化的精髓,并最终具备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岭南文化与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迥然不同,它以珠三角洲为基础,幅射两广、海南,甚至全国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是原生型的世俗文化,兼具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和务实性的鲜明特质。

    从文献的角度考察,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基于岭南文献,尤其是“典籍丰富”的广东文献。以汉代杨孚所著《南裔异物志》为发端,几乎代有名篇问世。广东文献内涵广泛,包罗万象;同时,凝聚了众多学人文士的智慧和心血。对于岭南文化研究而言,广东文献显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之际,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地解决对待传统文化的有关问题。立足于时代的高度,对先前的文化积淀进行审视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促进岭南文化及其研究的发展。同时,岭南文化深化与拓展,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广东文献收集整理和阅读使用。

    基于此,本文将就历史、现状、问题和对策四个方面,从岭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谈谈对广东地方古籍开发和利用的浅见。

1.2 概念和研究对象界定

    从1941年杜定友先生主持广东省图书馆的广东文献室工作开始,广东地方文献工作已经走过了60多个春秋。虽然全国各地对地方文献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实践中对地方文献收集和整理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呈现一种“关于地方文献概念,几乎有一篇文章,就有一个概念。据统计目前约有50余种”的状态,但是广东地方文献工作一直沿续了杜定友先生的理念。
 
    作为我国最早对地方文献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学者,杜定友先生认为,地方文献指“有关地方的一切资料”,“地方文献包括三部分:史料、人物、出版”。其中,史料指关于本地方史地、文教、经济、政治、语言、文学、风俗、生产、建设等等一切情况的记载,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人物指关于本地方知名人士、劳模、烈士以及对于要地方建设有关的各地方的重要人士(寓贤),包括历史人物和近代知名人士的照片、著作、手迹、传记、纪念文字等。地方出版物主要以本地机关团体编印的为限。

    因此,从文献的产生时间来看,地方文献可以分为地方古代文献和地方现代文献两种。各级党校图书馆在实践中,往往把地方现代文献当作“地情(或省情、区情、市情)文献”的主要侧重部分。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图书馆的杜安同志曾经指出:“省情文献是指记载一个省(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的文献,着重于现实和动态。省情文献是地方文献的一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图书馆于1991年建立了省情研究室,其收集的史料,年限界定在1840年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图书馆的黄克亮同志也撰文指出,市地情资料是反映与揭示市地情内容的文献资料集合,它作为地方文献的一种新形式,着重于现实和动态。
 
    本文的研究对象“广东地方古籍”,是指广东地方文献中的古代书籍部分,即“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广东地方文献,其地域范围以近代广东行政区域为主,即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广西的钦州、北海市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广东地方古籍开发利用包括图书馆的传统开发利用(包括传统纸质书目和索引的编制等)和数字化开发利用(包括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建设等),古籍所(或古文献所)对广东地方古籍的开发利用、各级史志办公室对广东地方古籍的开发利用三个角度。由于笔者学识和能力所限,本文主要探讨图书馆和古籍所(或古文献所)对广东地方古籍的开发利用。

下一页
本文共 3 页,第  [1] [2] [3] 页

[政府部门]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广东省公安厅 | 广东省民政厅 | [更多]

[相关机构]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 |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

[合作组织] ITU | ICANN | ISOC | IETF | APNIC | IEEE | CERT | IGF | SPAMHAUS |